云南2019年高職單招生物模擬試題「含答案」
作者:升學之家時間:2019-03-20 17:34 次
摘要:云南2018年高職單招生物模擬試題【含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3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7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下列有關細胞結構、生理和細胞內化合物的敘述中,
云南2018年高職單招生物模擬試題「含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3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7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下列有關細胞結構、生理和細胞內化合物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受體蛋白、載體蛋白、抗體和激素等都是具有特異性識別作用的物質
B.細胞凋亡過程中,細胞內核酸的種類和數量都會發生改變
C.青春期性腺細胞膜上運輸性激素的載體數量比老年時期多
D.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為染色體有利于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
2.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的描述,正確的是()
A.鑒定待測樣液中的蛋白質時,先加NaOH溶液,振蕩后再加CuSO4溶液
B.制作細胞的有絲分裂裝片時,洋蔥根尖解離后直接用龍膽紫溶液染色
C.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中,將大蒜根尖制成裝片后再進行低溫處理
D.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將酶與底物溶液在室溫下混合后于不同溫度下保溫
3.如圖表示物質跨膜轉運的一種方式.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A.這種轉運方式可逆濃度梯度進行
B.乙醇分子是以這種方式進入細胞的
C.細胞產生的能量增加會提高物質的轉運速率
D.載體蛋白在物質轉運過程中形狀會發生改變
4.下列關于光合作用探究歷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普利斯特利的實驗證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氣
B.薩克斯的實驗證明了光合作用的產物有淀粉
C.恩格爾曼的實驗定量分析了水綿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氣量
D.魯賓和卡門的實驗中,用18O分別標記H2O和CO2的氧,證明了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中的氧來自H2O而不是CO2
5.如圖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動過程中,細胞內染色體的變化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過程可以發生交叉互換B.b過程沒有染色單體
C.c過程為著絲點分裂導致D.d過程沒有同源染色體
6.下列有關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豌豆是自花受粉,實驗過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煩
B.解釋實驗現象提出的“假說”是: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
C.解釋性狀分離現象的“演繹”過程是: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出現兩種表現型,且比例接近1:1
D.檢測假設階段完成的實驗是讓子一代與隱性純合子雜交
二、解答題(共4小題,滿分39分)
7.圖甲、乙分別表示某植物體內的兩種生理過程,圖丙表示在CO2充足的條件下,該植物光合速率(CO2﹒mgcm﹣2﹒h﹣1)與光照強度、溫度的關系.請據圖回答下列有關的問題:
(1)圖甲中的物質a是,圖乙中產生大量能量的階段是(填圖中字母).
(2)若某植物體的根尖細胞通過圖乙過程產生的1分子CO2,進入同一植物的葉肉細胞中被利用(如圖甲),則在這一過程中該CO2分子至少通過層生物膜.
(3)圖乙中產生大量ATP的場所是;請結合教材知識再寫出一種(除圖乙外)能產生CO2的細胞呼吸方式的總反應式:.
(4)在圖丙中,當溫度為10℃時,如果將光照強度由4klx瞬時提高至8klx,此時該植物葉綠體內的C3含量將(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變”).
8.某植物的花色由四對等位基因控制,四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四對同源染色體上.花色表現型與基因型之間的對應關系如表.
aa_C
aa_D_
請回答:
(1)白花(AABBCCDD)×黃花(aaBBCCDD),F1基因型是,F1自交后代的花色表現型及其比例是.
(2)黃花(aaBBCCDD)×金黃花,F1自交,F2中黃花基因型有種.黃花中純合的黃花占
(3)欲獲得表現型及基因型種類均最多的子一代,可選擇基因型為的個體自交,理論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現型是.
9.根據人體下丘腦、垂體調節的主要途徑示意圖回答問題:
(1)圖中TRH是,B是.
(2)寒冷環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組織后,形成Y產熱的原因是.
(3)常溫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趨勢時,TRH和TSH的分泌量將,這種調節屬于調節.
(4)若人體血液中的血糖降低,可直接刺激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此外,一方面可通過下丘腦作用于胰島A細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下丘腦可通過內臟神經作用于腎上腺,使其分泌,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該激素與胰高血糖素間的關系是.
(5)由下丘腦到B發揮作用,其調節方式是.
10.如圖1是某農田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定量分析圖解(Ⅰ、Ⅱ、Ⅲ代表三個營養級,能量單位為百萬千焦);圖2是該生態系統相關內容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在農田生態系統進行著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過程.
(2)圖1中未標記出Ⅱ的呼吸量,其呼吸量應為百萬千焦.圖2若表示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則應做怎樣的改動.
(3)從能量流動角度分析,田間除草和殺蟲的目是.
(4)發展生態農業所體現的最主要的生態學的基本原理是.
(5)農田被棄耕一段時間后演替為灌木林,其演替類型屬于.
「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
11.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土壤中富含各種微生物,將其浸出液接種到特定的培養基上,可得到酵母菌,該培養基具有作用.
(2)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環境不同,獲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從適合的環境采集菌樣,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離、純化,培養嗜鹽菌樣應從_環境采集.
(3)對培養基和培養皿進行滅菌,常采用、.
(4)要統計土壤樣品中某活菌的數目,宜采用法接種,通過統計平板上的數大約推測出樣品中的活菌數.
(5)制作果酒時,將酵母菌加入到葡萄汁中,控制好發酵條件,10d后得到散發著酒香的成品.請指出此過程的原理是.在此基礎上,通過控制等發酵條件,利用醋酸菌可得到果醋.
「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技術」
12.如圖1表示利用生物技術制備抗X的單克隆抗體的過程;圖2表示體外受精培育優質奶牛的過程;圖3表示番茄和馬鈴薯植物細胞融合和再生植株的過程,圖四表示圖表示利用胚胎干細胞(ES細胞)所作的一系列研究,請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在圖1中注射到小鼠體內的物質是.融合后的細胞經過多次篩選才能獲得理想的細胞,此類細胞的特點是.該過程所用的生物技術有.
(2)圖2中參與體外受精的精子需要經過成熟和的過程,才能使卵細胞受精.若要獲得多頭與此優質奶牛相同的小牛,可對圖2中囊胚中的均等分割后進行胚胎移植.以上技術是在(填“體內”或“體外”)完成的.
(3)圖3中過程①是植物細胞形成的階段,該階段所用的酶是.在形成再生植株的過程中與組織培養有相似之處的步驟是.
云南2018年高職單招生物模擬試題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3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7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下列有關細胞結構、生理和細胞內化合物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受體蛋白、載體蛋白、抗體和激素等都是具有特異性識別作用的物質
B.細胞凋亡過程中,細胞內核酸的種類和數量都會發生改變
C.青春期性腺細胞膜上運輸性激素的載體數量比老年時期多
D.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為染色體有利于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
「考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形態和結構的異同.
「分析」糖蛋白具有細胞識別功能、抗體能特異性識別抗原、限制酶能識別特定的脫氧核苷酸序列、載體能特異性運輸物質.性激素屬于固醇類自由擴散通過細胞膜.
「解答」解:A、糖蛋白、載體蛋白、抗體、限制酶的本質是不同的蛋白質,在結構上具有特異性,結構的特異性決定了其功能的特異性,所以它們都具有特異性識別作用,激素能與靶細胞上受體特異性結合,A正確;
B、細胞凋亡過程中細胞內核酸的種類和數目會發生改變,B正確;
C、性激素屬于固醇類自由擴散通過細胞膜,C錯誤;
D、染色質在前期高度螺旋化形成桿狀的染色體,遺傳物質較為集中,有利于后期著絲點分裂彼此分離,而染色體成細長的絲狀,很難平均分配,D正確.
故選:C.
2.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的描述,正確的是()
A.鑒定待測樣液中的蛋白質時,先加NaOH溶液,振蕩后再加CuSO4溶液
B.制作細胞的有絲分裂裝片時,洋蔥根尖解離后直接用龍膽紫溶液染色
C.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中,將大蒜根尖制成裝片后再進行低溫處理
D.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將酶與底物溶液在室溫下混合后于不同溫度下保溫
「考點」檢測蛋白質的實驗;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
「分析」閱讀題干可知本題是考查蛋白質鑒定、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和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的相關知識,先閱讀題干找出實驗目的,根據實驗目的對相關知識進行梳理,最后根據問題提示結合基礎知識進行回答.
「解答」解:A、鑒定待測樣液中的蛋白質時,先加NaOH溶液,振蕩后再滴加3﹣4滴CuS04溶液,溶液呈紫色,故A選項正確;
B、制作細胞的有絲分裂裝片時,洋蔥根尖解離后應先在清水中漂洗,防止解離過度,再用龍膽紫溶液染色,故B選項錯誤;
C、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中,先進行低溫處理,再將大蒜根尖制成裝片進行觀察,先制片會殺死細胞,無法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故C選項錯誤;
D、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應先將酶置于不同溫度下保溫,后與底物溶液混合,故D選項錯誤.
故選:A.
3.如圖表示物質跨膜轉運的一種方式.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A.這種轉運方式可逆濃度梯度進行
B.乙醇分子是以這種方式進入細胞的
C.細胞產生的能量增加會提高物質的轉運速率
D.載體蛋白在物質轉運過程中形狀會發生改變
「考點」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及其異同.
「分析」據圖分析,物質的運輸方向是高濃度運輸到低濃度,需要載體,不需要能量,運輸方式是協助擴散,實例是紅細胞吸收葡萄糖.
「解答」解:A、分析圖可知,該物質的運輸是從高濃度向低濃度一側運輸,運輸過程中需要載體協助,不需要消耗能量,該運輸方式屬于協助擴散,協助擴散方向是順濃度梯度運輸,A錯誤;
B、乙醇分子以自由擴散方式運輸,特點是高濃度運輸到低濃度,不需要載體和能量,B錯誤;
C、協助擴散不需要能量,動力是濃度差,則細胞產生的能量不會提高該物質的轉運速率,C錯誤;
D、圖中載體蛋白在運輸物質的過程中形狀發生了變化,D正確.
故選:D.
4.下列關于光合作用探究歷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普利斯特利的實驗證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氣
B.薩克斯的實驗證明了光合作用的產物有淀粉
C.恩格爾曼的實驗定量分析了水綿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氣量
D.魯賓和卡門的實驗中,用18O分別標記H2O和CO2的氧,證明了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中的氧來自H2O而不是CO2
「考點」光合作用的發現史.
「分析」光合作用的發現歷程:
(1)普利斯特利通過實驗證明植物能凈化空氣;薩克斯的實驗也可證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2)梅耶根據能量轉換與守恒定律明確指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光能轉換為化學能;
(3)薩克斯通過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的產物除了氧氣外還有淀粉;
(4)恩格爾曼采用水綿、好氧細菌和極細光束進行對照實驗,發現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5)魯賓和卡門采用同位素標記法進行實驗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O2來自水;
(6)卡爾文采用同位素標記法探明了CO2的固定過程中碳元素的轉移途徑
「解答」解:A、普利斯特利通過實驗證明植物能凈化空氣,A正確;
B、薩克斯的實驗證明了光合作用的產物有淀粉,B正確;
C、恩格爾曼的實驗證明了水綿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氣,但未定量分析,C錯誤;
D、魯賓和卡門采用同位素標記法進行實驗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O2來自水,D正確.
故選:C.
5.如圖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動過程中,細胞內染色體的變化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過程可以發生交叉互換B.b過程沒有染色單體
C.c過程為著絲點分裂導致D.d過程沒有同源染色體
「考點」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的規律性變化;細胞的減數分裂.
「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示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動過程中,細胞內染色體的變化曲線,其中a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b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c表示受精作用,d表示有絲分裂.
「解答」解:A、a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在同源染色體聯會后,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可以發生交叉互換,A正確;
B、b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在著絲點沒有分裂前,仍有染色單體,B錯誤;
C、c過程發生受精作用,精子與卵細胞結合,使染色體數目加倍,C錯誤;
D、d表示有絲分裂過程,該過程中始終存在同源染色體,D錯誤.
故選:A.
6.下列有關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豌豆是自花受粉,實驗過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煩
B.解釋實驗現象提出的“假說”是: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
C.解釋性狀分離現象的“演繹”過程是: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出現兩種表現型,且比例接近1:1
D.檢測假設階段完成的實驗是讓子一代與隱性純合子雜交
「考點」孟德爾遺傳實驗.
「分析」孟德爾發現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孟德爾對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的解釋:(1)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決定的;(2)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3)生物體在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解答」解:A、豌豆是自花傳粉植物,在雜交時,要嚴格“去雄”、“套袋”,進行人工授粉,A錯誤;
B、解釋實驗現象時,提出的“假說”是: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B正確;
C、解釋性狀分離現象的“演繹”過程是: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出現兩種表現型,且比例接近1:1,C正確;
D、檢測假設階段完成的實驗是:讓子一代與隱性純合體雜交,D正確.
故選:A.
二、解答題(共4小題,滿分39分)
7.圖甲、乙分別表示某植物體內的兩種生理過程,圖丙表示在CO2充足的條件下,該植物光合速率(CO2﹒mgcm﹣2﹒h﹣1)與光照強度、溫度的關系.請據圖回答下列有關的問題:
(1)圖甲中的物質a是[H],圖乙中產生大量能量的階段是C(填圖中字母).
(2)若某植物體的根尖細胞通過圖乙過程產生的1分子CO2,進入同一植物的葉肉細胞中被利用(如圖甲),則在這一過程中該CO2分子至少通過6層生物膜.
(3)圖乙中產生大量ATP的場所是線粒體內膜;請結合教材知識再寫出一種(除圖乙外)能產生CO2的細胞呼吸方式的總反應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4)在圖丙中,當溫度為10℃時,如果將光照強度由4klx瞬時提高至8klx,此時該植物葉綠體內的C3含量將基本不變(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變”).
「考點」光反應、暗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和物質變化;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境因素.
「分析」據圖分析:圖甲表示光合作用過程,光合作用包括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其中光反應能夠為暗反應提供ATP和[H].
圖乙表示有氧呼吸過程,其中A表示第一階段,B表示第二階段,C表示第三階段,①表示氧氣,②表示水.
圖丙表示光照強度和溫度對光合速率的影響的曲線,圖中看出,不同溫度條件下的光飽和點不同.
「解答」解:(1)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能夠為暗反應提供ATP和[H],因此圖甲中物質a是[H].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C能夠釋放大量能量,即在線粒體內膜中能夠產生大量ATP.
(2)線粒體和葉綠體都是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若某植物體的根尖細胞通過圖乙過程產生的1分子CO2,進入同一植物的葉肉細胞中被利用(如圖甲),在這一過程中該CO2分子依次需要穿過兩層線粒體膜,兩層細胞膜和兩層葉綠體膜,即至少通過6層生物膜.
(3)有氧呼吸第三階段能夠釋放大量能量,該階段發生在線粒體基質中.細胞呼吸過程中,有氧呼吸和酒精發酵均能夠產生CO2,無氧呼吸的總反應式為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4)在圖丙中,當溫度為10℃時,在光照強度為4klx已經達到了光飽和點,如果將光照強度由4klx瞬時提高至8klx,光合速率不變,因此植物葉綠體內的C3含量將基本不變.
故答案為:
(1)[H]C
(2)6
(3)線粒體內膜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4)基本不變
8.某植物的花色由四對等位基因控制,四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四對同源染色體上.花色表現型與基因型之間的對應關系如表.
aa_C
aa_D_
請回答:
(1)白花(AABBCCDD)×黃花(aaBBCCDD),F1基因型是AaBBCCDD,F1自交后代的花色表現型及其比例是白花:乳白花:黃花=1:2:1.
(2)黃花(aaBBCCDD)×金黃花,F1自交,F2中黃花基因型有26種.黃花中純合的黃花占
(3)欲獲得表現型及基因型種類均最多的子一代,可選擇基因型為AaBbCcDd的個體自交,理論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現型是乳白花.
「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的實質及應用.
「分析」某植物的花色由四對等位基因控制,四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四對同源染色體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白花基因型為AA_,乳白花基因型為Aa_,黃花基因型為aaB_、aa_C、aa_D_,金黃花基因型為aabbccdd.
「解答」解:(1)白花(AABBCCDD)×黃花(aaBBCCDD),F1基因型是AaBBCCDD,由于Aa自交后代為AA:Aa:aa=1:2:1,因此F1自交后代為白花AABBCCDD:乳白花AaBBCCDD:黃花aaBBCCDD=1:2:1.
(2)黃花(aaBBCCDD)×金黃花(aabbccdd),F1基因型是aaBbCcDd,F1自交,F2中基因型有3×3×3=27種,金黃花基因型有1種,故黃花基因型有26種.黃花中純合的黃花有aaBBCCDD、aaBBCCdd、aaBBccDD、aaBBccdd、aabbCCDD、aabbCCdd、aabbccDD共7種基因型.F1aaBbCcDd的雌雄配子各有2×2×2=8種,雌雄配子的結合方式有8×8=64種,除了金黃花(aabbccdd)外,結合成黃花的方式有63種.因此黃花中純合的黃花占.
(3)欲獲得表現型及基因型種類均最多的子一代,則親代需同時含有A和a、B和b、C和c、D和d,故可選擇基因型為AaBbCcDd的個體自交,子代白花的比例是,乳白花的比例是
,金黃花的比例是
×
×
×
=
,黃花的比例是1﹣
﹣
﹣
=
,所以理論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現型是乳白花.
故答案為:
(1)AaBBCCDD白花:乳白花:黃花=1:2:1
(2)26
(3)AaBbCcDd乳白花
9.根據人體下丘腦、垂體調節的主要途徑示意圖回答問題:
(1)圖中TRH是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B是腎上腺素.
(2)寒冷環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上升,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組織后,形成Y產熱的原因是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物質的氧化分解,從而增加產熱量.
(3)常溫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趨勢時,TRH和TSH的分泌量將減少,這種調節屬于反饋調節.
(4)若人體血液中的血糖降低,可直接刺激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此外,一方面可通過下丘腦作用于胰島A細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下丘腦可通過內臟神經作用于腎上腺,使其分泌腎上腺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該激素與胰高血糖素間的關系是協同作用.
(5)由下丘腦到B發揮作用,其調節方式是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
「考點」體溫調節、水鹽調節、血糖調節;神經、體液調節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
「分析」據圖分析,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能促進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TSH),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能促進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A);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素(B).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組織后,形成Y產熱.
「解答」解:(1)下丘腦通過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垂體,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作用于甲狀腺.另一方面,下丘腦還通過有關神經作用于甲狀腺和腎上腺,分別分泌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發揮協同作用促進代謝.
(2)寒冷環境中,為了維持體溫,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上升,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組織后,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物質的氧化分解,從而增加產熱量.
(3)常溫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趨勢時,通過反饋調節,使TRH和TSH的分泌量將減少.
(5)由下丘腦到B發揮作用,該過程既有神經的參與也有激素的參與,因此其調節方式是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
故答案為:
(l)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腎上腺素
(2)上升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物質的氧化分解,從而增加產熱量
(3)減少反饋
(4)腎上腺素協同作用
(5)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
10.如圖1是某農田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定量分析圖解(Ⅰ、Ⅱ、Ⅲ代表三個營養級,能量單位為百萬千焦);圖2是該生態系統相關內容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在農田生態系統進行著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過程.
(2)圖1中未標記出Ⅱ的呼吸量,其呼吸量應為9.0百萬千焦.圖2若表示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則應做怎樣的改動去掉B和C.
(3)從能量流動角度分析,田間除草和殺蟲的目是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以人類最在益的部分.
(4)發展生態農業所體現的最主要的生態學的基本原理是物質循環再生.
(5)農田被棄耕一段時間后演替為灌木林,其演替類型屬于次生演替.
「考點」生態系統的功能;群落的演替;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
「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1是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圖解,圖2是碳循環圖解.
圖1中,I、Ⅱ、Ⅲ代表三個營養級,每一個營養級固定的能量有四個去向:分解者分解利用、流向下一營養級、自身呼吸消耗、未被利用.圖2是該生態系統相關內容模式圖,A為生產者,B為分解者,C為無機環境,D和E為消費者.
初生演替是指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是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來有的植被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原來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有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明確知識點,梳理相關的基礎知識,分析題圖,結合問題的具體提示綜合作答.
「解答」解:(1)生態系統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過程.
(2)Ⅱ同化能量的去向有呼吸消耗、流向下一個營養級、被分解者分解和未被利用,所以呼吸消耗以熱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為15.0﹣0.5﹣3.0﹣2.5=9.0百萬千焦.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指的是捕食鏈,是由生產者和消費者組成,由圖2可知A為生產者,D和E為消費者,所以去掉B和C即可.
(3)從能量流動角度分析,田間除草和殺蟲的目是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以人類最在益的部分.
(4)生態農業的一條基本原理是能量多級利用和物質循環再生.
(5)農田被棄耕一段時間后演替為灌木林,其演替類型屬于次生演替.
故答案為:
(1)信息傳遞
(2)9.0去掉B和C
(3)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以人類最在益的部分
(4)物質循環再生
(5)次生演替
「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
11.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土壤中富含各種微生物,將其浸出液接種到特定的培養基上,可得到酵母菌,該培養基具有選擇作用.
(2)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環境不同,獲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從適合的環境采集菌樣,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離、純化,培養嗜鹽菌樣應從高鹽_環境采集.
(3)對培養基和培養皿進行滅菌,常采用高壓蒸汽滅菌、干熱滅菌.
(4)要統計土壤樣品中某活菌的數目,宜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法接種,通過統計平板上的菌落數目數大約推測出樣品中的活菌數.
(5)制作果酒時,將酵母菌加入到葡萄汁中,控制好發酵條件,10d后得到散發著酒香的成品.請指出此過程的原理是在無氧條件下,酵母菌能夠進行酒精發酵.在此基礎上,通過控制氧氣、溫度等發酵條件,利用醋酸菌可得到果醋.
「考點」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分析」(1)培養基為微生物提供生長、繁殖和積累代謝產物的營養物質.營養物質歸納為碳源、氮源、生長因子、無機鹽和水.根據用途分選擇培養基、鑒別培養基.
(2)實驗室常用的滅菌方法
①灼燒滅菌:將微生物的接種工具,如接種環、接種針或其他金屬工具,直接在酒精燈火焰的充分燃燒層灼燒,可以迅速徹底地滅菌,此外,在接種過程中,試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過火焰燃燒來滅菌;
②干熱滅菌:能耐高溫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養皿)和金屬用具等,可以采用這種方法滅菌;
③高壓蒸汽滅菌:將滅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適量水的高壓蒸汽滅菌鍋內,為達到良好的滅菌效果,一般在壓力為100kPa,溫度為121℃的條件下,維持15~30min.
「解答」解:(1)土壤中富含各種微生物,將其浸出液接種到特定的培養基上,可得到酵母菌,說明該培養基具有選擇作用,屬于選擇培養基.
(2)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環境不同,獲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從適合的環境采集菌樣,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離、純化,培養嗜鹽菌樣應從高鹽環境采集.
(3)對培養基一般采用高壓蒸汽滅菌,培養皿一般進行干熱滅菌.
(4)要統計土壤樣品中某活菌的數目,宜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法接種,通過統計平板上的菌落數目數大約推測出樣品中的活菌數.
(5)制作果酒的原理:在無氧條件下,酵母菌能夠進行酒精發酵.而果醋發酵需要提供充足的氧氣,并且溫度由18~25℃改為30~35℃.
故答案為:
(1)選擇
(2)高鹽
(3)高壓蒸汽滅菌干熱滅菌
(4)稀釋涂布平板法菌落數目
(5)在無氧條件下,酵母菌能夠進行酒精發酵氧氣、溫度
「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技術」
12.如圖1表示利用生物技術制備抗X的單克隆抗體的過程;圖2表示體外受精培育優質奶牛的過程;圖3表示番茄和馬鈴薯植物細胞融合和再生植株的過程,圖四表示圖表示利用胚胎干細胞(ES細胞)所作的一系列研究,請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在圖1中注射到小鼠體內的物質是抗原X.融合后的細胞經過多次篩選才能獲得理想的細胞,此類細胞的特點是既能無限增殖又能產生抗X的抗體.該過程所用的生物技術有動物細胞融合技術和動物細胞培養技術.
(2)圖2中參與體外受精的精子需要經過成熟和獲能的過程,才能使卵細胞受精.若要獲得多頭與此優質奶牛相同的小牛,可對圖2中囊胚中的內細胞團均等分割后進行胚胎移植.以上技術是在體外(填“體內”或“體外”)完成的.
(3)圖3中過程①是植物細胞形成原生質體的階段,該階段所用的酶是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在形成再生植株的過程中與組織培養有相似之處的步驟是④⑤(⑥).
「考點」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植物體細胞雜交的過程;胚胎分割移植.
「分析」1、圖1所示為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小鼠的B細胞經過免疫,再與能無限增殖的骨髓瘤細胞融合,形成的雜交瘤細胞同時具備了分泌抗體和無限增殖的能力.
2、圖2所示為胚胎工程中的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術.精子只有經過獲能處理后才具備使卵細胞受精的能力.將內細胞團進行均等切割后,每個部分都可以再發育成一個個體.
3、圖3分析,①表示去除細胞壁,②表示原生質體的融合,③表示再生細胞壁,④表示脫分化,⑤表示再分化,⑥表示移栽.
「解答」解析:(1)圖1是制備抗X抗原的單克隆抗體的過程,要想獲得分泌抗X抗原的抗體,需要對小鼠注射相應的抗原即X抗原.融合后經篩選的細胞為雜交瘤細胞,具備雙親細胞的遺傳特性,此類細胞的特點是既能無限增殖又能產生抗X的抗體.兩類細胞融合需要細胞融合技術,雜交瘤細胞在體內或體外培養,需要細胞培養技術,所以該過程所用的生物技術有動物細胞融合技術和動物細胞培養技術
(2)圖2精子需要成熟和獲能的過程才具備受精的能力.若要獲得多頭與此優質奶牛相同的小牛,可以在體外進行胚胎分割,胚胎分割需要對囊胚中內細胞團均分.以上操作過程都在體外進行.
(3)圖3所示為植物體細胞雜交和植物組織培養過程.體細胞雜交的第一步就是制備原生質體,可以利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將植物細胞壁分解掉.將雜種細胞培養成植株要經過脫分化和再分化等過程.
故答案為:
(1)抗原X既能無限增殖又能產生抗X的抗體動物細胞融合技術和動物細胞培養技術
(2)獲能內細胞團體外
(3)原生質體纖維素酶和果膠酶④⑤(⑥)
文章標題:云南2019年高職單招生物模擬試題「含答案」
-
2019年云南單招英語模擬試題(一)「含答案」
2019年云南單招英語模擬試題(一)【含答案】 第一部分 閱讀理解(共兩節,滿分40分) 第一節 (共15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30分) 閱讀下列短文,從每題所給的A、B、C和D四個選項中,選...
云南單招 01-26 查看詳情
-
云南2019年高職單招地理模擬試題「含答案」
云南2018年高職單招地理模擬試題【含答案】 第Ⅰ卷 選擇題 本卷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強颶風“馬修”是2007年以...
云南單招 01-26 查看詳情
-
2019年云南單招語文模擬試題(二)「含答案」
2019年云南單招語文模擬試題(二)【含答案】 一、選擇題 1.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隨著大數據應用變得越來越普遍,數據泄露問題也變得更加突出。“...
云南單招 01-26 查看詳情

貴州省機械工業學校
學歷層次:中專 學校性質:公辦
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學歷層次:大專 學校性質:公辦
四川成都希望衛校
學歷層次:中專 學校性質:聯辦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
學歷層次:大專 學校性質:公辦